國內的城市新區,基本都是在主城區周邊。但是,河南新鄉的城市新區,也就是平原新區(現在更名為“平原示范區”),距離新鄉主城區約四十公里,毗鄰黃河,與鄭州一橋之隔、隔河相望。
這是當年新鄉市在中原崛起和鄭州都市圈發展之大戰略下,積極主動對接省會鄭州、推動“鄭新一體化”建設的高屋建瓴之舉。
2003年,時任河南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同志提出了鄭州市“東擴北移,跨河發展”的空間發展戰略,隨后,鄭州東區開始強勢崛起。與此同時,新鄉市開始謀劃在黃河北岸高標準建設新鄉平原示范區。2010年左右提出,平原示范區要“三年出形象,五年成規?!??!暗?020年,平原示范區人口規模將達到50萬人,將成為中原經濟區先進制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基地、區域性商貿與物流中心,成為匯聚高端人才的宜居生態新區?!?/p>
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為了積極呼應省會鄭州市的“北聯”,平原示范區十多年奮進不止,如今,已初具規模、芳容初現。當前,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階段,全國城市新區、經濟開發區等面臨改革創新的任務,這為平原示范區的發展帶來了較大挑戰,怎樣抉擇、如何進退,不僅事關新鄉發展,也影響到鄭州大都市圈建設和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發展戰略、乃至中部崛起戰略的推進。
路該如何走?發展才是硬道理!
(一)從“雄心萬丈”到“虎落平陽”
“黃金三角,三市交匯”。平原示范區位于黃河大橋以北,與鄭州一河之隔,三橋相連,互為呼應。距鄭州市中心火車站20公里、新鄉市中心45公里、焦作市中心35公里,居三市交匯中心。京廣高鐵、鄭新城際輕軌、京港澳高速、鄭焦晉高速、107國道、311省道等多條交通干線穿境而過,是鄭州都市圈核心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新鄉與鄭州實現無縫對接的重要節點,是豫北地區聯系鄭州的重要節點,也是鄭州輻射豫北的“橋頭堡”。
這樣的“黃金三角”,當時在中部崛起、鄭州都市圈發展等政策優勢的大背景下,想不發展,都難!
2010年2月22日,新鄉平原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獲省政府通過。平原新區是河南省繼鄭州、洛陽、開封之后,獲準批建的第四個新區,新區管委會為副廳級,著力打造河南經濟新的增長極。
2014年初,平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(188平方公里)列入國家級重點開發區域。
時光荏苒,2021年作為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即將畫上句號,平原示范區發展雖然取得了巨大成績,但仍然面臨人氣不旺、產業不足、教育醫療資源滯后等情況,和當年規劃、設想存在較大差距。其中,不乏有來自國際國內大環境的影響,但更重要的在于一個時期的決策層思想不解放、決策不果斷等深層次原因,致使與發展機遇擦肩而過。
隨著城市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強力快速推進,曾經雄心萬丈的“黃金三角”,不得不面對現實:其實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。
很多人擔心:這么好的區域,若再耽誤若干年,再沒有高端政策和果斷決策的加持,無疑這個“黃金三角”即將虎落平陽,“泯然眾人矣”!
那么,方向在哪里?
(二)交通先行:與省會的無縫銜接便捷換乘刻不容緩
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。新鄉舉全市之力徹底打通跨河交通,實現交通的一體化,無疑是決定平原示范區生死存亡的最關鍵、最核心的一招,是呼應和助力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。這也正是新鄉市遠離主城建新城的初衷。
產業發展、項目帶動、科技新城、生態宜居……這些美妙的發展前景,離開了與鄭州交通的無縫銜接,基本淪為空談。畢竟,鄭州發展還處于吸納階段,南部港區更是強勢崛起。當前,鄭州與開封同城化、鄭州與許昌一體化發展的加速度日益提升,在這種百舸爭流、競相發展的時代,新鄉市怎樣才能嶄露頭角,毋庸置疑,將交通徹底融入鄭州,實現鄭州與新鄉便捷換乘,讓兩地居民方便出行、樂于出行,才是推進鄭新一體化發展的關鍵,才是硬道理!
當初之所以在遠離新鄉主城區建設新城,就是以縮短交通距離搶占發展先機、贏得發展優勢。毋庸置疑,經過十多年發展,經過新鄉市、平原示范區數屆領導班子的不懈努力,平原示范區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。但在發展機遇最為關鍵的時期,部分領導在徹底打通交通這個“牛鼻子”問題上有些瞻前顧后、推進緩慢?!皳摹本蜁q豫,“猶豫”錯失機遇?!逗幽先請蟆吩谥匾婷嬖涍B續發出《城勢》系列報道,曾明確提出“鄭新融城新區要做排頭兵,平原示范區要盡快融入省會、交通先行是必由之路”的呼吁。
花香蝶自來。黃河北岸,生態宜居,只要將交通真正融入鄭州發展,相信名校、名醫院、高新技術產業、高端人才等,將紛至沓來。
偉業必艱。新鄉與鄭州之間交通的大融入,從政策到資金,從協調到落實,投入和付出肯定是巨大的,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。但是這個百年甚至千年大計,勢必將帶動新鄉甚至整個豫北的跨越發展。敢為前人所不敢為,再大的投入,再難的攻堅,必被后人稱道點贊,必將載入發展史冊。一定要算清楚投入產出這個“大賬”。
機遇曾經失去。但“亡羊補牢,為時未晚”——若能交通融入,必能起死回生。
(三)頂層設計:新發展呼喚更高層面的協調定調
“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,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!”
在平原示范區采訪中,很多在示范區居住、在鄭州工作的居民,都有同樣的感慨。
“見苗澆水,因材施教”。好苗子,需要培育;再優秀的學生,也需要精心培養。平原示范區經過幾屆領導班子的接續奮斗,發展至今,成績來之不易。目前,“苗子”基本長到了“半腰”,發展優勢凸顯。此時,作為尚處于“少年”、等待進一步成長發育的平原示范區,在開發區和城市新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大背景下,下一步的發展,更需要做好“頂層設計”,需要更高層面決策者的理解、重視和支持。
“黃金三角”,豫北門戶,三市交界。區位優勢突出的平原示范區,早已成長為推動鄭州都市圈發展、助力中原崛起的“杠桿支點”,此時,若能在省級層面成立協調發展工作專班,全面調研,深入思考,持續推動,久久為功,黃河北岸必將為中原崛起帶來“豐厚回報”,省會鄭州“跨河發展”的夢想也將走進現實。屆時,河南省南有航空港區這一產業新城,北有平原示范區這一宜居寶地,南北兩翼,遙相呼應,一個完美的省會都市圈,呼之欲出。流淌萬年的母親河,也會為“一橋飛架南北”等高屋建瓴之舉,露出笑容、為之欣慰。
我們相信,為了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,為了中部崛起的美好明天,各級管理部門將進一步高站位、觀大勢,從多個層面提供更高更好的政策、資金、人才等支持。母親河畔的這座新區和生活在這里的民眾,一定也不會辜負母親河和世人的關注,傾盡心力把這座新城建設得更加美好。
人們期待著!
(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艷)